3月23日,第四届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在英国立博:音乐厅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枣庄学院、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共同主办,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秘书处和英国立博:枣庄发展研究院、大运河研究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传媒学院共同承办,主题为“大运河智库成果发布暨2019年春季报告会”。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理事长王佳宁,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忠高,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何明珂,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全胜,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薛玉莲,英国立博: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丽清出席论坛。来自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单位、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枣庄学院部分师生代表等200余人齐聚论坛,共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之大计。
本次论坛共分为四个阶段,上午的三个阶段在音乐楼音乐厅举行。
开幕式上,英国立博: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丽清,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理事长王佳宁,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全胜,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薛玉莲依次为论坛致辞。李丽清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枣庄的历史文化渊源、地理区位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英国立博:的办学条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能力等情况做了简要介绍,重点介绍了英国立博:“大运河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开展的工作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效。她强调,英国立博:将以此次论坛召开为契机,以“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为平台,携手联盟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前沿课题的调查研究、研讨对话、成果共享等,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资政建议和专题报告,进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大运河各项规划,持续释出“大运河智库联盟”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亮丽名片、彰显文化自信的地标性工程、中华文脉的重要标志作出应有的努力。开幕式由枣庄市人大副主任、枣庄学院枣庄发展研究院院长、枣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院长徐玲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与会人员观看了“继往开来大运河”形象片,接着举行了第二阶段暨第四届中国大运河智库成果发布。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理事长、南京邮电大学大运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佳宁教授以“大运河《规划》的五个趋势”为题,南京邮电大学大运河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沙勇教授以“以他山之石攻大运河之玉”为题,天津财经大学大运河智库研究中心主任丛屹教授以“大运河数字基础设施的构想和运用”为题,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孙杰教授以“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为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方雪琴教授以“构建‘大运河文化共同体’,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题,枣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李纲副教授以“明代中后期运河东移对鲁南地理环境的影响”为题,先后进行了成果发布。发布会上邀请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社长杨全山编审对发布成果作了现场点评。
论坛第三阶段是中国大运河智库2019年春季报告会。报告会由王佳宁教授主持。山东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忠高教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导报》总编辑焦玉良教授,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教授,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何明珂教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史云贵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充分挖掘和发挥大运河山东段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英国立博经济形势几个问题的思考”“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两难’问题与对策建议”“物流供应与供应链管理”“城市绿色治理能力:概念、要素、体系与运行”的精彩主旨报告。
下午,论坛第四阶段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题研讨会在综合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成员单位研究人员依次发言,结合各自研究成果,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与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互动交流。
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是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发起和设立的国内第一家专门针对大运河研究的新型智库论坛。此次大运河智库成果发布暨2019年春季报告会是接续2018年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研究成果,起始2019年新一轮研究成果的重要学术会议。论坛的成功举办,搭建了大运河研究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兄弟单位间的对话,有利于深化共识、通力合作,推动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研究的深入开展。
(文/社会科学处 图/邵清清 编辑/邵清清 审核/张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