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枣庄学院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听课调研工作方案》《枣庄学院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规范思政课集体备课,切实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以“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建设”为主题的集体备课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安涛到会指导。备课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嫱嫱主持。

会上,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刘三荣副教授作了《技术驱动·内容革新·能力导向——计算机组成原理智慧课程建设的探索》专题报告。她结合自身在人工智能课程智慧化建设的丰富实践经验,从技术应用场景、教学内容重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等维度,分享了智慧课程建设的理念、实施路径与典型案例,有效拓宽了思政课智慧课程建设视野。

在经验交流环节,学院教师尹晶、程诚分别结合授课实际分享了教学实践与心得体会。尹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切入点,介绍了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整合优质资源、运用互动工具激发学生参与的具体做法。程诚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分享了课程在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教学体系的探索过程与初步成效。
在点评环节,安涛对本次集体备课会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课程观”和“课堂观”,围绕学生成长需要与知识能力提升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强化价值引领力。他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拥抱教育数字化变革,熟练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教学实践,推动智能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要聚焦“抬头率”“到课率”“前排就座率”提升,增强课堂吸引力。同时,要注意及时总结智慧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优质教学案例。
此次集体备课会主题鲜明、成果丰硕,既统一了思想认识,又明确了思政课建设的重点方向与实践路径。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加大智慧课程资源建设力度,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与教学研讨,深化“智慧马院”建设,全力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再上新台阶。
教务处负责同志、学校教学督导员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会议。
(文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葛晓霞 审核/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