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直通车

审核评估·直通车

【审核评估·直通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玉海: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行企人才需求,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政校企行合作,推动应用型学院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12 浏览量:

编者按: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2024年下半年,学校将接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也是总结办学经验、查找存在问题的良好契机,更是凝心聚力、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抓好本科评估氛围营造,展示各单位、部门的工作进程与动态,凝练各单位、部门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分享各单位、部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经验与做法,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目标,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党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审核评估·直通车】系列访谈。

本期专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玉海。

记者:王院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咱们学院的发展历程?

王玉海:生命科学学院创建于1983年,最初叫生物系。2004年招收首届本科专业。2006年5月,生物系更名为生命科学系,2011年4月,生命科学系改称生命科学学院。2017年以前,生命科学学院先后开设了5个本科专业,即2004年开设的生物技术专业,2006年开设的生物科学专业,2007年开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年开设的制药工程专业以及2017年开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8年1月,学校为进一步促进工科专业发展,将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三个专业划分出来,新建了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分院后,生命科学学院只剩下了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两个专业。依托这两个专业,2019年我们新上了全校第一个涉农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正是由于这个专业的开设,让我们学校增加了一个学科门类。2021和2023年又相继开设了生物信息学和智慧农业两个专业。目前,学院在校生数量为1335人。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咱们学院近年来所取得主要成绩好吗?

王玉海:好的。近年来,特别是2018年以来,学院紧密对接学校办学定位,围绕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心任务以及硕士点建设重点工作,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进展最显著,专任教师2018年仅有21人,教授仅有3人,教职工的总数仅有28人。目前,我院的教职工总数已达到了83人,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59人,博士占比85.5%,博士教师分别来自40个国内外著名高校院所。兼职硕士生导师14人,双师型教师36人。在专业建设方面,2018年以来,学院依托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两个专业以及山东省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中心),新增了植物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和智慧农业3个本科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获批山东省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生物科学成为学校首批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专业。2023和2024年,学院先后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和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各1个。在校生的数量由2018年的4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300余人。与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联合申报的“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点刚刚获得教育部招生授权。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依托山东省高等学校生物与医药工程特色实验室以及植物分子育种与改良重点实验室、流域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等市厅级科研平台,建有流域生态学创新团队和小麦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团队等山东高校青年创新团队5个,形成了水生生物学与流域生态、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特色植物保护、麦类植物分子设计育种等富有特色的4个研究方向。生物工程学科获批学校高原学科。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4项,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169项,到账经费2716万元。发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5篇,获国家一级学会及淮海科技奖4项,授权国内、国际发明专利12项。

记者: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是什么?有何成效?

王玉海: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竞争能力培养,以培养“基础理论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好”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力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的“一个中心、三段培养、四个支撑和六条路径”的“1346”人才培养模式。

自2008年起,17年毕业生考研上线率平均为76.2%,考研录取率平均为61.3%,共计1683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尤其是2022年,全院平均考研率达到了82.5%。因此,我院被外界戏称为“考研专业户”。读研学生遍布“985、211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著名高校院所。在学生就业方面,2018年以来,毕业生就业落实率维持在95%以上。

近三年,我院学生获批国家和省级创新/创业项目数量在学校持续名列前茅,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省级三等奖以上竞赛获奖学生占比15.6%,校级及以上获奖占比45.8%,其中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省级44项,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46项,学生参与发表论文20篇,申请专利8项。

记者:开展本科教育教学的情况如何?

王玉海:学院坚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坚定落实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各项要求。将本科教育教学作为核心内容,进行重点谋划和系统部署。在工作落实中,由院长全面负责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运行与教学质量保障等本科教学各项工作任务。学院明确规定了教师每年必须要完成的最低教学工作量且把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学院的一项基本制度。

积极推进“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和“产出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评价体系建设。学院以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教师团队”和山东省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岗“麦类作物遗传育种团队”建设为抓手,立项建设省级一流课程1门,获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山东省青年教师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批省级教改立项7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7项,校级教改立项18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

学院注重强化实践育人、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持续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目前学院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泉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枣庄旺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鲁南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共建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18个。与市中区齐村镇、枣庄市鑫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占地101亩的“前良特色种养科技小院”,与薛城区三观果蔬农场联合共建苹果科技小院。两个科技小院的建设,进一步丰富了我院本科生的专业实习实训资源。

记者:学院的学科建设规划能否介绍一下?

王玉海:生物工程学科是我院与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联合共建的学校高原学科,已具备了较好的学科基础,下一步学院将以生物工程学科为依托,重点围绕作物遗传育种、水生生物学、生物技术工程、植物保护、生物信息学等方向开展团队建设、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研究生的培养等工作。通过上述学科方向的建设,为学校2026年“农业”硕士点的申报,以及学校的“两升一创”重大战略工程实施贡献力量。

记者:请谈谈开展国际化办学的意义以及将来如何提升学院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王玉海:通过开展国际化办学可以研究借鉴国外高水平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管理模式,掌握世界学术前沿动向等,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对我们学院来讲,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的可行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引进在国(海)外著名高校获得学位或在海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有多年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二是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或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三是组织学生赴发达国家企业开展短期带薪实习等活动。四是在部分专业中探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记者:在学院文化建设方面,你最想让大家了解的是什么?

王玉海:我最想让大家了解的是我们的生科精神。生命科学学院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生科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探索生命奥秘,培养生命科学与技术类人才的过程中潜心教育,崇尚真理,积极进取,扎实作为,逐步凝练出了学院特有的精神内涵,即“物承生命,生生不息,向上向善,求真务实”,秉持着这种精神,生科人在长期的不懈奋斗中已取得了系列可喜成绩。

记者:在抓学风方面有哪些好做法?

王玉海: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通过入学教育,打牢学风基础。首先发挥专业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定期召开学风建设主题班会,使学风建设入耳入脑。通过最美笔记评选、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系列讲座、考研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激励学生乐学、好学。其次发挥学业导师在思想引领、学业指导、考研就业等关键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以教师严谨的教风带动学生形成严谨的学风。三是充分发挥团学人员在学生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坚持“以管理育学风,以活动促学风,以榜样带学风,以考风正学风”的思路,坚持执行学生早自习制度,坚持春季、秋季一年两次“学风建设月”活动。通过思政引领、榜样鼓舞、创新创业等工作,打通学风建设的各个“经络”,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记者/李申磊   编导/徐海波)